世居钱塘江源头江山的毛氏后人
“甲肝疫苗发明者”
毛江森
在1990年以前,甲肝在我国是一种“谈虎色变”的急性传染病,每年发病人数超过百万。而1988年春天,在江浙沪的一次甲肝大爆发之后,我国甲肝再也没有大规模爆发过。这得益于一位中国科学院的院士,他就是毛江森。
1934年,毛江森出生在钱塘江源头江山清湖镇贺仓村的一个农民家庭。虽然家境贫寒,但读书是父母眼中的第一等大事。毛江森5岁进祠堂念书,成绩就超过10多岁的孩子。9岁考上离家10里外的清湖高小,父亲为了供他读书,起早贪黑在清湖镇上做南北货的小生意。毛江森后来考入全国闻名的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。高中还没毕业,老师就建议他以同等学历考大学。父母叮嘱说:“你从小体弱多病,把你带大实属不易,你还是念医吧。”
毛江森在高中时最喜欢物理和数学,对生物不是很重视,而且从未见过白大褂,从未吃过一片西药,但考虑到弟弟尚幼,姐姐长期生病,生存不易,便报考了国立上海医学院,即后来的上海医科大学。读了六年的医科,毛江森明白了一个道理:医学是一条奉献之路。这和上医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有关。他们对病人的爱护无微不至。
1974年在西北下放时,陇西县死了很多乳儿,他们认为是病毒性出血热。毛江森调查发现不是出血热,他不清楚是什么病,但跟吃发绿的玉米有很大的相关性。那个地方没有粮食,只有返销粮。和军代表汇报的时候毛江森思想斗争了很久,因为他们是来接受再教育的,并且他只是猜测,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。若明哲保身,毛江森只要写上不是出血热,让他们另派专家即可。但后来他还是和军代表讲了,认为是供销粮有问题。毒素分子量很小,可以通过乳腺进入娃娃体内,娃娃的凝血机制不够健全。他建议停止吃供销粮两个星期。
刚停止了一个星期,流行病情况就好了。40多年过去了,当年曾经濒临死亡的婴儿,许多已成为今日社会栋梁之材。而毛江森对此只淡淡一笑说:“良心,那只是祖上和父母生在我身上的良心”
1978年,44岁的毛江森调回浙江省医科院工作。当时,他已在病毒学研究领域耕耘了20多年,他花了半年时间,在杭绍宁等地调查,结果发现水乡地区的百姓深受甲肝之苦。这种病发病率高,是第一传染病,病期长达2个多月,他曾亲自探视过一家五口全部都得了黄疸肝炎,一个自然村42%受甲肝病毒感染。毛江森被震惊了,这就是为什么他开始研究当时未被人重视的甲肝的原因。
4年研究病毒、4年培育毒种、4年研究工艺,毛江森用了12年时间成功研制出甲肝减毒活疫苗。1992年,卫生部批准批量生产和大规模使用该疫苗,使我国甲肝发病率以年均20%的速度下降,中国甲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。毛江森说,“在近10年的时间里,我国已有1亿人接种了甲肝减毒活疫苗。在除台湾省外的各个地区都有使用。”(来源:医学教育网)该疫苗也成为我国第一株出口的疫苗。
毛江森并不是毛氏家族唯一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。2002年3月,一套清朝同治8年续修的《清漾毛氏族谱》被列入全国第一批《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》。这套族谱记录了中华毛氏世家三千余年的发展和迁徙。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,从北方南渡至江南的毛氏四处征战,历经8代后终于定居在了钱塘江源头江山清漾。毛江森辈属清漾毛氏第52代。清漾村衍生了8个尚书,80多个进士和国学大师毛子水、民国总理夫人毛彦文、文保专家毛昭晰等许多的杰出人物。
2009年5月22日,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“国家咨询委员会”秘书处、全国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和中共江山市委、市政府联合举行的“毛泽东祖居地在浙江江山”新闻发布会上,正式认定:江山市清漾村是毛泽东的祖居地,也是江南毛氏的发祥地。
如今,清漾村古老的毛氏祖宅大门上,还高悬着胡适先生书写的“清漾祖宅”匾额;门柱上,镌刻着苏东坡撰写的“天辟画图,星斗文章并烂;地呈灵秀,山川人物同奇”对联。这正是世居钱塘江流域的毛氏和整个江南毛氏“诗书名世、清白传家”优良传统的写照。
当谈及他的家教渊源时,88岁高龄的毛江森院士笑着摆了摆手说:“没有什么秘决,只是我们毛家的孩子从小就知道,我们的祖上是在西晋末年,骑着一只白龟渡江来到江南保家卫国的”。